
神经再生研究总会遇到投稿困境,要么是国际期刊不懂本土临床的痛点,要么就是审稿周期拖垮考核进度;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这本期刊作为扎根中国的神经领域Q1期刊,它既可以对接国际学术标准,又深晓国内研究的优势与需求,从基础机制到临床转化,都能为成果找到精准的发表出口。
期刊名称: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
影响因子:6.7
自引率:10.4%
JCR分区:Q1
中科院分区:医学2区
出版国家/地区:PEOPLESRCHINA
年文章数:338
审稿周期:平均1.0月
是否预警:不在预警名单内
国人占比:63.05%
是否OA:是
版面费:$1,500USD
查看期刊详细指标入口:https://www.klxksci.com/sci/7346.html
官网网址:http://www.nrronline.org/
IF6.7不追求泛而杂的引用,而是聚焦神经再生细分方向,吸引的基本上都是做干细胞修复、神经损伤机制的精准读者,成果在这里能真正触达目标受众,学术价值远超单纯的分数数字。

10.4%的自引率恰恰说明它是国内神经再生研究的交流枢纽。

338篇的年发文量是精耕细作的体现,这本期刊没有为了扩刊而降低门槛,每篇文章都要过“临床价值+数据严谨”双重关,既保住了Q1期刊的口碑,又给国内蓬勃的神经研究留足了发表空间,不让扎实的成果被埋没。

63.05%的国人占比不是偏袒,而是需求匹配,在脑中风、脊髓损伤等疾病的临床资源全球领先,这类扎根本土的研究在这里能得到最专业的评审,不用为解释临床背景而费心,成果价值被精准挖掘。

它的目光始终盯着神经再生的实际应用,比如干细胞研究,不只看分化效率,更关心在动物模型里能不能真的修复神经功能;神经调控技术,必须关联患者的运动、认知改善数据。如:脊髓损伤后兴奋性和抑制性网状脊髓纤维的差异性可塑性、乳酸和乳酸化修饰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等。

审稿周期:一个月的速度是懂研究者的贴心,很多课题有结题、晋升的硬节点,它通过优化流程、储备专家库,以及外审专家都是领域熟手,提的意见直击要害,不会让你在无效修改上浪费时间。

版面费:1500美元的OA费用很实在,它充分考虑了国内经费情况,而且不少高校有OA发表补贴,算下来压力并不大,让青年学者不用为钱发愁。

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教授,博士主编,乔治·M·史密斯博士,神经科学系教授副主编,中外都有的编委信息,既保证了评审的国际视野,又能精准把握国内研究的优势,不会让本土特色成果被误判,评审公平又专业。

沟通零障碍:审稿人懂国内临床术语和研究背景,不用花大篇幅解释为什么选这类患者,成果价值能被快速get。
转化衔接紧:和国内多家神经专科医院有合作,优质临床研究能通过期刊对接转化资源,真正实现从论文到病床。
成长型平台:定期组织线上沙龙,让投稿作者和编委直接交流,不只是发表文章,更能链接学术资源,助力研究者成长。
一、神经功能评分需补充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数据,才能体现再生效果的持续性,目前仅1个月的数据说服力不足。
二、结果缺少定量分析,建议处理数据并做统计学分析,单纯的条带图无法支撑结论。
三、讨论部分要聚焦本研究的创新点,避免过多罗列文献,重点说明你的发现和前人研究的差异与推进作用。
四、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计算依据未说明,建议补充分析结果,确保样本量满足统计学要求。
【神经药理研究员】投国际刊总被问研究的合理性,投这本后审稿人直接聊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,修改方向特别明确,一个月就录用了。
【神经外科医生】用3D打印支架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,附12例患者数据投稿,编辑还帮我联系了康复科专家提补充意见,特别负责,这种期刊的温度太难得了。
【博士后】第一次投稿格式乱了,以为会直接拒,结果编辑发来详细模板,小修意见都是帮我完善实验设计,现在文章被同行引用了好几次,真的选对了刊。
相关文章推荐
相关期刊资讯